<noframes id="5tp5t"><strike id="5tp5t"><b id="5tp5t"></b></strike>

      <address id="5tp5t"></address>

      <noframes id="5tp5t">

      <address id="5tp5t"></address>

            <form id="5tp5t"><nobr id="5tp5t"><th id="5tp5t"></th></nobr></form>
            <form id="5tp5t"></form>

            <address id="5tp5t"></address>
              當前位置: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行社動態

              清廉家風故事丨劉永生家庭:路靠自己走,不為名和利

              文章作者:霞浦聯社02文章發布時間:2023年11月27日

                福建紀檢監察 2023-03-30 17:48 發表于福建

                要經受艱苦的磨煉

                路要靠自己走

                事業要靠自己闖

                別以為背靠大樹好乘涼

                開國少將劉永生、黃月英

                夫妻常對子女這樣說

                在經濟困難時期

                劉永生曾為省吃儉用,接濟群眾

                而患上水腫病

                這些事很少有人知道

                也很難使人相信

                廉政愛民、與民同甘共苦

                便是這位將軍、副省長的真實寫照

                只計奉獻,不計得失與名利

                劉永生是戰爭年代福建省有名的“游擊大王”,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司令員。他廉潔奉公、清正傳家的故事傳為佳話。

                還在部隊時,一次工作調動,領導機關業務部門把劉永生的級別搞錯算低了,低發了幾個月工資。劉永生知道后,沒對此說過半句話,后來還是領導機關業務部門發現了差錯,才糾正過來,并登門道歉,補發工資。劉永生對此毫不在意,笑呵呵地出口成歌:

                “同志哥,沒關系

                級別高低、工資多少無所謂

                主要還是多奉獻

                革命不為名和利”

                1959年,劉永生轉業到地方,被分配住在福州湖東路82號院子的一座老舊的小樓里,劉永生與高磐九副省長各住一半,里面沒有衛生間,樓梯太窄,上下很不方便,夜間容易摔倒。省長魏金水說,這怎么行呢,按省里的規定可以簡單修補一下。劉永生不同意,認為這已經不錯了,打游擊時住的還是茅草棚,照樣好好的。

                厲行節約,只為國家和人民

                多年的游擊戰爭,使劉永生與老區群眾和戰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新中國成立后,身居高位的他還是時時惦念著他們。老區群眾和當年的戰友都把劉永生看成最可信賴的親人,每到福州,都要登門看望他。劉永生則不論他們的身份和職位高低,都一樣熱情相待,常常將他們留下來吃飯甚至住宿。

                一次,劉永生到寧化縣調研,在泉上鎮一個勞改農場吃飯。公社革委會主任千方百計搜集拼湊了肉票,買了一些牛肉、雞肉等,招待省領導。劉永生一看大發雷霆:“你這樣鋪張浪費,要想想老百姓還很窮。我要撤你的職!”他堅決不肯吃這桌美味佳肴,讓食堂工作人員另炒了一盤菜干才吃飯。

                困難時期,來訪的老區群眾特別多,一些饑餓難耐的老接頭戶,還以為當了副省長的劉永生不愁吃穿,總盼望著到他家好好填飽肚子,來了才發現,他與家人也總是吃不飽。

                一名當年資助過革命的老區群眾,一到劉永生家就大吐苦水,要求他為其申請國家救濟。劉永生耐心地開導說:“老區接頭戶的困難確實存在,但當前國家也很困難,你們要像當年支持革命一樣,一方面要體諒國家困難,另一方面還要自力更生,自己動手克服困難?!?/p>

                吃完飯,這名群眾要走時,劉永生把身上的棉大衣脫下來披在他的肩上,又把自己家節省下來的幾十塊錢拿出來塞給了他,并叮囑說,目前的困難是暫時的,要想方設法克服。

                劉永生對家人說:

                “寧可自己吃不飽

                也不能怠慢了老區來的客人”

                因此,他家里的糧食總是捉襟見肘,天天吃自己種的“瓜菜代”。

                妻子黃月英在革命戰爭年代飽經風霜,多次被國民黨逮捕、關押、施以酷刑,消瘦的面容和微跛的腳,就是崢嶸歲月留下的永遠紀念。她和劉永生一樣,對老區群眾傾注了滿腔的熱情和關愛。困難時期,她的子女都沒有一件棉衣過冬,她就已經替老區的烈士家屬做好棉衣寄去。

                有一年,黃月英與劉永生回鄉探親,看到鄉親們碾米困難,聽說只需要百來元就可以安裝一臺碾米機,但村子里沒錢買。探親回來,他們就從工資里拿出200元匯去。

                劉永生、黃月英夫妻對老區人民和烈士家屬慷慨大方,對自己則是非常節儉。穿的是破了又縫縫補補的衣服,幾年都不曾買過新衣,吃的則是自己種的菜。在部隊時,他們就帶頭開墾荒地種菜,夫妻倆在菜地上忙碌的身影,曾感動了許多官兵。劉永生說:

                “國家很困難

                我們當領導的更要帶頭節約

                帶頭克服困難

                自己能克服的就不能增加國家負擔”

                不久,劉永生因饑餓得了水腫病。

                路在腳下,不靠大樹與關系

                優良的家風對下一代的影響是深遠的, 劉永生長期擔任領導職務,可他從不利用自己的地位、權力和關系謀求個人及妻兒親戚的利益,妻子黃月英也極力支持、配合。

                次子劉富祥5歲時就隨母親在獄中生活,度過了不幸的童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才被釋放。1965年,劉永生順道去中國科技大學看望劉富祥。校領導以為他是為劉富祥工作的事而來,便詢問他分配意見??蓜⒂郎鷧s說:“我來學校,一是感謝學校這幾年對孩子的教育培養,二是來囑咐他,是國家培養的,要服從國家分配,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p>

                就這樣,劉富祥畢業后被分配到第二機械工業部江西地質隊工作,在深山里為國家尋找鈾礦。劉永生對長子劉發祥、三子劉勝祥的要求亦是如此,從來沒有為他們說過一句話,他們扎根基層、踏實工作,得到了領導、同事的認可。

                女兒劉紅和其愛人按照劉永生的要求,從東南之濱的福州軍區來到西北邊陲,駐扎在最艱苦的新疆邊防哨卡。1978年,在一次巡防下山的路上,劉紅的愛人在車禍中因公殉職。此后數十年,劉紅一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一邊把一男三女養大成才。她的同事回憶:“劉紅姐十分低調,與她共事數年,才知道她是開國將軍的女兒。她為人正直,敢于仗義執言。她和她父親一樣嚴于律己,她從來沒有向領導尋求過任何對于個人、家庭的幫助。”

                劉永生同志簡介

                1904年5月出生,福建省上杭縣稔田鎮嚴坑村人。1927年參加農民運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永定紅軍獨立團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建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到地方工作,歷任福建省監察委員會主任、副省長等職。1984年逝世。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