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與 信 合 共 成 長
文章作者:泰寧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文章發布時間:2017年06月30日
時光飛逝,歲月荏苒,33歲的我轉眼已經參加工作16年了,我與信用社一同走過了16個春秋,伴隨著信用社的發展與壯大,我自豪地看到了自己長大了、成熟了,我深知這是信合給了我成長的土壤,教會了我生活的真諦。
2001年的秋天,17歲的我剛中專畢業,帶著初涉社會的新鮮與好奇,青澀懵懂的我,踏入了農村信用社的大門,成為信用社的一名臨時儲蓄員。
剛進信用社的那一天,我興奮無比,并不因為自己是臨時工而感到沮喪。面對全新的工作,我對未來充滿著憧憬與期待,青春的我熱情而富有激情,我自信自己完全可以勝任崗位要求。但是好景不長,現實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樣,由于沒有經過業務培訓就直接上崗,許多難題接踵而至:電腦業務操作不熟練,總賬內部賬不知如何復核。記得有一次,在辦錯一筆跨社通兌業務時忘了錯賬沖正,等到發現時,聯社電腦室已經關機下班了,后來是主任幫助我與聯社電腦室取得聯系,才把業務重新辦好。我心里暗暗的埋怨自己怎么這么笨,感覺所有的事情都做的雜亂無章,工作找不到一點頭緒,心煩意亂,又不敢向同事請教,因為自傲的我生怕被同事取笑說“電腦會計專業的連基本的都不懂。”就是那時,同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總是主動幫助我、指導我、鼓勵我,在不動聲色中挽回了我的自尊心。
伴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推移,每天做著周而復始、繁瑣乏味的工作和一日日奔走于宿舍與營業廳之間枯燥單調的生活,讓我產生了壓抑感,失去了人生的坐標。心里便反反復復的問自己“曾經向往大城市快節奏而富有挑戰性生活的我,難道就一直在這平淡的工作中度過我的青春年華,當一輩子臨時工嗎?難道我就甘心這樣碌碌無為的呆在鄉下面對這些農戶嗎?”漸漸的我對工作也失去了熱情,每天就只是帶著麻木的職業微笑面對客戶,機械地辦理著業務。
2003年,我參加了農村信用社的正式員工招聘考試,由于消極的態度和準備的不充分,我沒能考取,我的心情極度低落。一邊懊惱自己沒有好好的把握機會,一邊又是臨時工這種尷尬處境加劇了我的自卑感。就在我彷徨無助之際,領導的話鼓勵了我,他對我說“臨時工和正式員工一樣重要,大家的任務責任是一樣的,辦的是同樣的業務,但臨時工拿的報酬卻少得多,你們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更大,做得更好。年青人別灰心好好干,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聽了這番話我內心挺羞愧的,認真想想都是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不是別人看不起你,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我決定重新找回了自己,同時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并利用業余時間加強學習,不辜負領導對我的期望。第二年,在同事的鼓勵下,我擺脫了第一次考試失敗的陰霾,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終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我們信用社成為正式一員,進一步拉近了我與信合的感情,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p>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工作態度。并沒有因成為正式員工而驕傲自滿,在工作中我熱情的對待每一位客戶,認真的為客戶認真辦好每一筆業務并積極配合同事的工作。每當客戶能親切的叫出我的名字,看到為他們辦好業務之后滿意的表情時,或者是為他們送上幾句關心話語時而聽到他們的感激和贊揚時,我的內心便格外的滿足與快樂。這讓我曾經覺得枯燥無味的工作也變的生動多彩了。為了提高業務知識和文化水平,更好的為廣大客戶服務,我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了大專的學習并取得了大專文憑,讓我在這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不再迷失自我。更讓我明白了以真誠的服務換取了客戶的真情,以不懈的努力得到了領導和同事贊許的目光,這就是自我價值最好的體現。
現在我已經是信用社的一名主辦會計了,已不再是曾經那個青澀懵懂的小姑娘,不再因為業務操作不熟練就提心吊膽、手忙腳亂了,不再為一次小挫折就垂頭喪氣了,慢慢的已能在工作中獨當一面并且能做好主任的小助手。
我參加工作的這六年,恰好是信用社深化改革、快速發展的六年,目睹著改革給農村信用社帶來的活力與變化,我也慢慢地成長了。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年青的我也會因為思想偶爾的疏忽,受到領導的批評,但是現在我會把它當作是另一種鼓勵,當作是成長過程中的小插曲,重要的是告訴自己不能放棄努力,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的迎接未來的挑戰。
如今看到新員工面對工作新鮮而好奇的面孔時,我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我不禁自豪地說“我與信合共成長,我是年青的老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