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險】防范支付后頁面非法鏈接,拒絕非法金融網絡營銷
文章作者:石獅農商行01文章發布時間:2023年03月17日
典型案例
案例1:某天一個客戶匆忙聯系我行,說他通過掃碼支付后,獲取到一個廣告宣傳,可以信用貸款。填寫后,聯系對方說要先打2000元保證金。打了之后對方沒把貸款打到他賬上。
案例2:某客戶通過掃碼支付后一個充值營銷的廣告彈出“19.9元充值100元話費” 廣告。結果其支付19.9元后并未獲得話費充值,并要客戶下載某個APP并注冊上傳客戶相應信息。
案例分析
隨著網絡支付的不斷發展,支付后廣告的宣傳費用成為網絡科技公司一筆豐厚的收入來源。但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后的廣告頁面,嵌入不法鏈接(如嵌入網絡貸款申請、非法貸款APP下載、仿銀行頁面非法APP下載等等),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手機權限開放風險,財產損失風險等,讓人防不勝防。
案例啟示
防范支付后頁面非法鏈接風險,應注意:
一、不掃不明來源二維碼,不點虛假營銷廣告鏈接,不下載不明來源APP;提高辨別能力,辨別網站及APP真偽,先行通過官方渠道了解真實情況,避免資金損失。
二、對涉及個人自身利益的信息,如身份證號碼、銀行卡信息、支付密碼等,不在可疑鏈接中隨意輸入,并慎重對待可疑鏈接申請獲取的手機權限,避免被利用權限收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