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5tp5t"><strike id="5tp5t"><b id="5tp5t"></b></strike>

      <address id="5tp5t"></address>

      <noframes id="5tp5t">

      <address id="5tp5t"></address>

            <form id="5tp5t"><nobr id="5tp5t"><th id="5tp5t"></th></nobr></form>
            <form id="5tp5t"></form>

            <address id="5tp5t"></address>

              [清廉云課堂 每月“紀”語]兩袖清風

              文章作者:寧德農村商業銀行文章發布時間:2021年05月01日

              在古代,寬衣闊袖為王公貴族、官員士子流行的服裝款式,這樣的衣服往往是少有衣兜的。那么,要隨身攜帶一些散碎雜物,比如銀子、扇子、書信怎么辦?于是人們就想到把東西藏于袖中,正所謂“袖里乾坤”,我們今天常用“袖珍”一詞來形容極小的東西,就是來源自此,在古時專指那些精致小巧、可以被放入衣袖的物品。而為了防止物品遺失,袖里通常縫有一個口袋,口袋的方向與袖子相反,形狀為收口梯形,這樣即使雙手下垂、作揖或行走,里面的東西都不會掉出來。

              既然袖子常被用來放銀票、銀子,倘若一個人生活清貧,手中沒有什么錢,他的衣袖自然是“空空如也”,只有“清風”了,所以“兩袖清風”就被用來形容窮得一無所有,即清貧之意。倘若一個官員生活清貧,甚至窮到袖中除了“清風”什么也沒有,那么他大概率是為官清廉、沒有貪贓受賄的。于是由生活清貧,“兩袖清風”又引申為形容官員為官清廉。與此相關的歷史典故和人物有很多,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明朝廉吏于謙的故事。

              于謙為官清廉。一次,他要進京辦事,一些同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帶上土特產,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也是送個人情啊!”于謙聽罷賦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天朝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便是成語“兩袖清風”的來源。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