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銀行工作人員詐騙案
文章作者:南安農村商業銀行文章發布時間:2023年03月10日
2022年5月,泉州某銀行發生一起金融詐騙案例,一位鐘女士到該銀行網點以經營生意為由,開立了一張個人借記卡,同時開通了個人網上銀行及劃款手機動態口令,并在開卡當日存入5萬元現金。開卡后2天,鐘女士發現她的借記卡發生了2筆合計5萬元的轉賬交易,交易對手為他行賬戶的陳某某。鐘女士覺得事有蹊蹺,便前往該行網點查詢資金去向,卻發現資金已被轉走并通過異地ATM取現。
經查,鐘女士事前有收到自稱銀行客戶經理的詐騙分子來電,稱可以辦理小額貸款業務,并讓其到銀行開卡并存入一定數量保證金。待鐘女士開卡并存入現金后,詐騙分子以銀行錄入信貸系統需要核實客戶賬戶信息為由,騙取受害人卡號、身份證號、網銀登錄密碼,并逐步引到鐘女士將交易密碼、手機動態口令等信息告訴自己,竊取受害人賬戶資金。
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實施詐騙的案例,通過分析這一起案例,我們總結出了以下2點需要引起注意的關鍵環節:
1.當金融消費者收到類似電話、短信這類無法直接核實對方真實身份的銀行營銷或誘惑性較大的短信時,切忌盲目相信,特別是與消費者無任何業務往來的銀行突然的“無事獻殷勤”,大概率是詐騙陷阱;
2.銀行辦理貸款流程相對復雜,通常都是審貸分離原則,因此一般不會存在打個電話就能承諾辦理貸款的情況。其次,銀行不會向任何客戶要求將其登錄密碼、交易密碼或是手機動態口令告知自己,如遇到此類行為,即可直接認定為詐騙。
當前無論是金融詐騙,還是電信詐騙,都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無論是銀行員工,還是金融消費者都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加強自身對詐騙行為的敏感和認知,強化反詐意識,不給詐騙分子有得逞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