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險|樹立理性消費觀念 謹防“不良校園貸”
文章作者:晉江農商行01文章發布時間:2023年12月29日
【引言】
近年來,部分不良貸款公司將罪惡的魔爪伸向了校園,通過誘導性營銷、發放針對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貸款,引誘大學生過度超前消費,導致部分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合法權益被侵犯,甚至誘發其他犯罪,引起惡劣的社會影響?,F以真實案例向廣大學生發出風險提示,提醒大家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謹防過度借貸。
【案例】
某高校學生張某在校期間借了校園貸,利滾利背上巨額負債,因無力還款,編造其家人信用卡透支需還款、本人交通事故需賠款等理由,多次騙得其同學19人共計人民幣29余萬元,贓款用于償還個人債務、支付“校園貸”利息及揮霍,最后被判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案例分析】
本案中,還在上學的張某在無還款能力的前提下仍貸了大額借款,并通過“以貸養貸”方式四處借款,繼續奢侈消費,甚至虛構事實騙取同學錢財,最終被法律制裁。
【危害后果】
不良校園貸往往具有高利貸性質,不法分子通常以“零利息”“低利率”等標榜,但往往通過收取大額手續費、服務費等費用,肆意賺取學生的錢;有的學生面對還款壓力,選擇“以貸養貸”,債臺高筑,無力償還,長期遭受暴力催債的騷擾,債務壓力轉移到家庭,甚至誘發其他犯罪。
【防范措施】
1、要充分認識“不良校園貸”存在的隱患和風險,加強防范意識,一定后妥善保管個人信息及身份證件;
2、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辦理金融業務,積極學習金融和網絡安全知識,遠離不良網貸行為;
3、要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養成不攀比、不提前超額消費的生活習慣,不相信存在誘導性的借貸廣告;
4、萬一陷入非法校園貸詐騙的陷阱,一定要保持理智,及時保留相關證據,保持與學校、家長的密切溝通,并第一時間向警方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