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文章作者:晉江農村商業銀行文章發布時間:2017年12月12日
完善合規機制,建設合規文化,是關系行社經營、關乎行社未來的大計,是建設“四好銀行”的重要內容。孟子有言“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從國家層面講,《商業銀行法》要求我國農商行必須依法合規經營;從行業準則上講,多年以來,我國金融行業監督一直遵循規范行為,防范風險的原則;從銀行自身來講,合規創造價值,這是銀行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農商行風險管理活動的核心。
什么才是合規?有些銀行人片面地將“合規”理解為遵守總行制定的內部管理制度,甚至是簡單地等同于符合法律規定,這種理解層面是十分膚淺的,也與國際銀行業對“合規”的要求不一致。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對合規風險的定義,金融行業的合規是遵守國家法律和行業準則。這是一個全方位、全動態的管理過程,涵蓋了業務的各個方面。銀行機構在經營活動中,要時刻繃緊合規的弦,全方位貫徹落實國家法規和行業準則,包括但不限于防范非法入侵導致的數據風險、信貸風險審核、反洗錢、保護客戶私人信息、加強信用審核等。
大的概念需要一個個小的行為去支撐。作為柜員,你是否使用專用加密U盤?是否粉碎載有客戶信息的廢紙?是否落實了雙人復核還是流于形式?作為客戶經理,你是否做到了親自面簽,親自辦理登記,親自核實客戶信息?這些業務上的細節在發生時是微小而不起眼的,但靜水深流,暗涌下可能是吞噬掉一個銀行的危機?!?/p>
關于合規的“是什么”,即內涵和外延,已經足夠證明“為什么”——為什么我們要在合規上投入資金和人力,為什么有些業務我們要權衡再三甚至最后放棄不做,為什么自我設置條框等等。因為合規就像火車軌道,我們鋪陳它,不是為了限制馳騁范圍,而是為了促進規范發展,減少意外損失,同時對自身信用和內控機制建設起到保護作用。百年歷史的巴林銀行倒閉后,許多評論家認為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風險導致了經營失誤,但我們可以看到其背后是內部控管的松散及疏忽,導致一切不合規行為順理成章地發生而無人知曉。作為期貨經理的里森一人身兼交易與清算二職,這一制度上的漏洞最終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惡果。這就是合規創造價值最極端的體現,它可能在關鍵時刻拯救或摧毀一個銀行?!?/p>
對于我們農商行而言,合規風險管理就意味著要抓好制度建設和精細化管理。對于會計審核制度、信貸審批制度,業務流程監管制度等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之處,要自下而上進行反饋,擺脫經營習慣和固定式思維的窠臼,不斷自我更新、自我反思。要依據業務增長與風險控制相適應、風險成本與風險收入相匹配的基本原則,建立涵蓋信用、市場、操作等各類風險、科學先進、適度集中、具備可行性的合規體系。要避免“一切為了業務”的擦邊球行為,杜絕竭澤而漁式的為了短期效益犧牲長期穩健的行為。精細化的資本管理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資本配置上約束風險資產總量的增加,引導業務資源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是績效考核上適當延長績效評價期限,轉變單一賬面利潤考核為風險調整后資本回報率(RAROC)的考核。對于合規風險高發區的信貸領域,借鑒國際銀行業的合規技術,從“貸款信用評估”轉變為“對風險進行綜合評價”,為信貸風險評估提供科學完善的技術支持服務。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農商行突破千家的伊始,也是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合規經營作為現代商業銀行一項基礎性工作,是未來農商行百年基業的基礎,強化合規管理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