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面”找準鄉村振興金鑰匙
文章作者:福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文章發布時間:2021年12月31日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而要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
地處福安北部鄉鎮,位于交溪上游的上白石鎮財洪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找準自身的獨特優勢,結合實際情況,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一條屬于閩東人民自己的鄉村振興之路。財洪機械面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憑借著依山傍水、交通便捷、氣候適宜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財洪村堅持把小康鄉村建設和幸福家園建設相結合,與群眾脫貧致富相結合,充分挖掘機械面作為手工面原生態、純天然、全綠色的獨特品質。
福建農信堅守紅色農信的初心使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始終堅持普惠金融,以農為本,為農而生。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信用社肩負著助力鄉村振興,提供資金支持的光榮使命。上白石信用社早在機械面合作社成立之初就進行了實地的走訪調查,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貫徹金融助理進鄉村的理念,做到工作接地氣、成效有反應。在了解了機械面的生產流程,并與機械面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們進行詳細的交談后,提供了能夠解決其經營資金周轉的辦法,并詳細告知對公開戶所需材料,為后續的機械面合作社開立對公戶頭做好鋪墊。通過對特色產業的精準扶貧,提供貸款、開立賬戶等金融支持,配套財洪村信用村的工程建設,不僅激發了村民創業的內生動力,達到造血目的,更發揮了信用社在鄉村振興資金支持上的獨特優勢。
近年來,在黨委、政府牽頭下,由上白石信用社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村兩委協調農戶主動加入合作社。改變了此前各家各戶零散制作,既散又亂的家庭作坊局面,充分有效的整合資源,集中優勢條件,形成具有鄉村特色的機械面專業合作社。憑借機械面產業,不僅解決財洪村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且每年為村民帶來了近200萬元的純利潤收入。真正實現了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有機結合,找準結合點,打好組合拳,闖出一條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的精準脫貧道路。
財洪村作為信用村,本身就具有金融資源的注入和優惠信貸政策支持的優勢,在結合當地特色產業機械面的發展,真正應了那句俗語:芝麻開花節節高。人民生活越過越好,脫貧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順,在閩東大地上走出了一條金融扶貧的特色產業道路。
(上白石信用社 凌媛)